紅光療法(photobiomodulation, PBM)領域的核心爭議之一:「波長差異數奈米,效果會差很多嗎?」

紅光療法(photobiomodulation, PBM)領域的核心爭議之一:「波長差異數奈米,效果會差很多嗎?」

✅ 一句話總結:

在生物效果上,紅光波段(600~700nm)中,相差10nm的確可能影響「吸收效率」、但影響通常**不大到「完全沒效」,而是「效果強弱、滲透深度、靶點不同」的問題。


🔬 更深入地說明:

1. 光波長與生物反應的關聯

人體細胞對光的反應,主要取決於:

  • 光被誰吸收(例如:細胞色素C氧化酶)

  • 吸收後觸發什麼(ATP生成、血流改善、細胞修復等)

在600–700nm範圍內,這些色素的吸收光譜是連續性的,不是一步一步跳躍的。

👉 所以:

  • 660nm 和 670nm 都會刺激視網膜內的粒線體(研究顯示670nm略勝,但660nm也有效)

  • 610nm~650nm 多用於皮膚與表層細胞(例如促進生髮、抗發炎)

  • 差10nm 是效果強弱的問題,不是有效 vs. 無效


2. 為什麼研究會強調特定波段?

  • 因為研究設計通常會固定單一波長(例如670nm)來測試

  • 研究結果不能說其他接近波長「沒效」,只是「未測試」

  • 一些研究確實發現670nm 對老年視網膜有特別效果,但同樣機制也適用於660nm,只是效果可能略弱或深度稍淺


3. 例子:670nm vs 660nm

項目660nm670nm
常見用途美容、生髮、抗炎腦部、視力、深部粒線體激活
穿透力中等偏淺中等偏深
粒線體吸收效率非常高
是否有差異有(但不是天壤之別)有(稍微更深層、刺激更強)

✅ 簡單比喻:就像喝牛奶和優酪乳,都是補鈣,只是吸收方式和口感略有不同。


🧠 實際應用建議

  • 如果你是販售產品或設計用途,660nm可涵蓋多數紅光療效

  • 若你是針對視力保健、腦部退化等問題,選擇670nm或加上近紅外(810~850nm)會更精準

  • 差10nm會影響效率,不會完全失效